
TVS(瞬态电压抑制)二极管作为电子设备中关键的过压保护元件,其失效可能导致电路永久性损坏。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与多维度技术资料,系统解析TVS二极管的失效机制及排查策略。
一、TVS二极管的主要失效原因
设计选型不当
电压参数错误:工作电压超过反向截止电压(VRWM)时,TVS持续导通导致PN结过热失效。例如某案例中,输入电压8.5V时选用VRWM=5V的TVS,导致器件短路烧毁。
电流容量不足:当瞬态电流超过峰值脉冲电流(IPP)时,可能引发TVS炸裂开路。研究表明,TVS通流量过小是设计失误的常见原因。
寄生电容影响:高频电路中选用寄生电容过大的TVS会引发信号失真,虽不直接导致失效,但可能掩盖潜在问题。
过压与过流冲击
持续过压:长时间超过钳位电压(VCL)的工况会加速器件老化。实验显示,VCL与瞬态电压差值越大,TVS寿命衰减越显著。
极端瞬态事件:雷击或大功率设备切换产生的浪涌能量超出TVS承受能力时,可能直接导致热击穿或结构损坏。
制造工艺缺陷
芯片界面缺陷:粘结界面空洞导致电流汇聚,局部过热引发热奔失效,此类问题在批次性失效中占比达35%。
表面污染与裂纹:台面缺陷或表面强积累层会降低击穿电压一致性,多次冲击后局部烧毁。
环境与机械因素
温湿度影响:高温环境(>125℃)下TVS漏电流倍增,加速电性能退化;高湿度环境易引发封装气密性失效。
机械应力:安装应力或振动导致焊点断裂,此类失效在车载电子设备中尤为常见。
二、系统化排查方法
外观诊断(初级排查)
物理损伤检查:观察封装裂纹、引脚氧化或烧焦痕迹,如发现管体碳化即可判定失效。
标识验证:对比型号标识与设计参数,排查批次性选型错误。
电气特性测试(深度分析)
静态参数测试:
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正反向电阻:正常TVS反向电阻应>1MΩ,短路或开路均表明失效。
漏电流检测:在VRWM电压下,漏电流超过1μA提示PN结损伤。
动态性能验证:
击穿电压测试:通过可调电源逐步加压,对比实测VBR与标称值偏差(允许±5%)。
瞬态响应测试:使用脉冲发生器模拟ESD事件,合格TVS应在1ns内完成电压钳位。
失效模式分析
短路失效:占所有失效案例的70%,多由过压或工艺缺陷引发,可通过红外热成像定位热点。
开路失效:常见于大电流冲击后,需结合电流波形记录仪分析瞬态事件强度。
系统级验证
散热评估:使用热阻测试仪测量结温升,正常工况下ΔT应<50℃。
PCB布局审查:重点检查TVS与保护器件的布线距离,超过5mm的走线可能引入寄生电感,削弱保护效果。
三、预防与优化策略
精准选型原则
VRWM≥1.2倍最大工作电压,IPP≥预估浪涌电流的2倍。
高频电路优先选择低电容TVS(如SMAJ系列电容<50pF)。
电路设计优化
串联自恢复保险丝(PPTC),在TVS短路时切断回路。
多级防护设计:TVS与MOV/GDT配合使用,分散能量冲击。
环境适应性改进
高温环境选用玻璃钝化封装TVS,湿度>85%时增加三防涂层。
振动场景采用灌封工艺固定TVS引脚。
四、典型案例分析
某工业控制器TVS频繁烧毁:
现象:输入12V时TVS短路,更换后48小时复发。
排查:示波器捕捉到电机启停时产生35V/20μs瞬态脉冲,超出TVS的30V钳位能力。
解决:更换IPP=100A的SM8S系列TVS,并增加RC吸收电路,故障率下降至0.1%。
总结
TVS二极管的可靠性取决于“设计-选型-应用”的全链条控制。工程师需建立失效模式库,结合在线监测与定期维护(建议每5000小时检测一次电气参数),方可实现电路保护系统的最优寿命周期管理。
〈烜芯微/XXW〉专业制造二极管,三极管,MOS管,桥堆等,20年,工厂直销省20%,上万家电路电器生产企业选用,专业的工程师帮您稳定好每一批产品,如果您有遇到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,可以直接联系下方的联系号码或加QQ/微信,由我们的销售经理给您精准的报价以及产品介绍
联系号码:18923864027(同微信)
QQ:709211280